『香港還是比較保守的社會,以前家裡有出了這樣的孩子,都會就關在家裡不讓他出去,也不想讓其他人知道。』
『而現在這些家長與學生能主動出來參與社會活動,甚至想成為服務他人的人,真的是香港社會很大的進步,』
這兩段話是香港夥伴在過馬路時,不經意地分享給我的,但卻深深的打動我心。
對我來說,這件事的重點並不是 iCHEF 系統有多友善、多好用,或是我們團隊有多用心、多努力,而是這些學生、家長、學校站在社會進步的最前線,即便在面對諸多懷疑與困難,依然戴著鋼盔往前衝的決定。
而在與 iCHEF 合作超過半年後,校方為了讓這些學生能更接近社會、更有能力服務他人,所以決定在學校裡成立一個『保良快餐』,讓同學每天中午都能使用 iCHEF 系統幫其他同學點餐與出餐。

要能 Politically Correct 地寫這段故事很困難,感謝校方對我們撰寫此故事方式的支持,以及他們所示範出的勇氣。
『保良快餐』是校內的午餐餐車,經過近一年、多個階段的訓練,在這學期(2023 年 9 月)開始讓受過訓練的學生們擔任內外場店員,操作 iCHEF 來接受點餐與出餐。開張菜單是提供學生兩種套餐選擇,店裡同時有 POS 點餐、內場、出餐同學各 2 位,而有每天服務的學生數大約 50 位。

因為是令其他老闆們羨慕的校內獨佔餐廳,所以生意相當興隆。用門庭若市描述就誇張了,但工作人員確實會有客人排隊等餐的壓力,也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在門市提供客人服務的酸甜苦辣。當然,現場與流程上還是會有校方來協助同學提供服務。
最終來看,整件事情當然有許多我們一開始沒有考慮的地方,但是整體來說比 iCHEF 想像的單純許多。
用過份簡化的說法來講,就是『因為學校給予學生很多支持,學生也很努力與投入,加以家長的支持都很棒,所以造就了保良快餐這個 iCHEF 10 年來未曾見證過的成功。』
但我認為,就像是所謂的勇氣並非不感害怕,而是即便害怕還是採取行動,而保良快餐的非凡之處並非讓學生能體驗服務,而是能讓學生感受到酸甜苦辣後,再他們思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樣的安排不是職業訓練,而是自我意識發展。這樣的選擇很困難,但令人佩服,因此 iCHEF 很驕傲能支持學校的這個計畫。

圓個當 Waiter 的夢 (三):讓特教生開餐廳服務特教生
而學校與 iCHEF 的這份熱血與努力,也被香港當地的餐飲業甚至企業界給注意到了,因而 iCHEF 獲頒了『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大獎 2023』。
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大獎 2023 ( SDG Enterprise Award 2023)』是由維多利亞青年商會 (JCI Victoria) 與香港中文大學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合辦,表揚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
維多利亞國際青年商會 自 2020 年起每年舉辦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大獎,這個獎過展示參加 SDG 企業大獎的企業在業務中應用的 SDG 元素,從而向公眾表揚符合資格及獲獎企業之願景、並作為成功範例。希望工商界別透過關心社區需要,從而於業務發展推動聯合國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藉此鼓勵企業攜手創造美好、可持續發展的將來。

iCHEF 很榮幸能參與這個被香港當地社群所高度重視的活動,甚至能獲得獎項肯定。透過這個獎項,也認識了香港許多從其他不同面向推動 SDGs 的企業們,包含推廣『一切從簡』的綠色殯葬社會企業『簡約殯儀』。了解到他們在香港疫情中,幫受影響的當地社區成員所帶來的平靜與尊嚴後,著實讓我們謙卑,也感受到香港在這大時代中不斷破浪向前的生命力。
站在得獎時刻的這個逗點上,往回頭看,一方面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感,但也確實體現了『德不孤,必有鄰』的道理。
『保良局陳麗玲(百週年)學校』有著超越時代的企圖心,凝結了香港當地的善念與家長,一直不斷地展現出過人的勇氣與積極,因而讓 iCHEF 有機會能發覺我們所能提供的支持,與能扮演的角色。
而即便面臨諸多挑戰,學校也決定與 iCHEF 一起前行,將科技與香港餐飲社群帶給學生們,但同時也是將這個支持香港的機會帶給了 iCHEF 的餐廳老闆們,進而讓雙方都收穫豐碩。
最後,站在得獎時刻的逗點上,獲得了香港更多企業界與機關的注意,以讓我們能把學校的成就與學習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而這不單是與當地社群分享更多香港的進步,更是幫學校的參與者感受到社會的支持與肯定。
能夠參與這個旅程,iCHEF 10 年來的重大驕傲。而這條路也還沒停止,讓我們沿著逗號後面一起走下去,例如新展開的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的合作,就是我們香港經驗很棒的延伸。
十二萬分感謝過去在路上支持過我們的夥伴,也非常期待未來前行的合作。
畢竟,德不孤,必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