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餐廳 POS?

餐廳快要開業了但 POS 選擇眾多,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的餐廳 POS 系統?以下的幾條問題可以幫到你。

你需要仔細和準確記錄嗎?

香港傳統的餐廳,點餐系統就是人腦和「手寫單」,在收款時配以一部簡單的收銀機。雖然這樣成本能縮到最低,但往往錯誤很多,一來前台樓面點餐時忙亂總價往往計算錯誤,二來收銀時無法完全確認具體點餐內容。而且,掌櫃和老闆也無法拿到具體商品銷售狀況,用作了解消費者喜好和分析顧客行為,以計劃餐廳的營運和未來發展。

傳統記錄方式早已被系統化的記錄取代
傳統記錄方式早已被系統化的記錄取代

餐廳需要更多空間嗎?要提升效率嗎?

香港租金高昂而且飲食牌照要求嚴格,令餐廳內可用空間非常不足,節省器材的空間往往是重要一環。但傳統 POS 系統往往佔用超過 6 平方尺的空間,還要放置用作伺服器 (Server) 的 PC 主機,對於小店的影響尤其明顯。因此建築面積在 200 尺至 1000 尺內的餐廳,適宜選擇高流動性的餐廳 POS 系統:前台樓面隨身攜帶,在客人桌邊點餐落單。

iCHEF CLUB 在 2016 做的研究發現,從客人桌旁點餐再到 POS 落單的路程,佔前台樓面員工全天花費時間的 36%
最佳的情況,是隨身攜帶的 iPad 能直接取代整個 POS 點餐系統,完全不需要固定放置主機,將空間使用效率進一步最大化。

使用流動性較高的餐廳POS能節省近20% 的人力資源
使用流動性較高的餐廳 POS 能節省近 20% 的人力資源

最高流量時流量有多高?

除了營運流程會影響餐廳效率,餐飲系統的操作反應和穩定性也佔很重要的部份。香港餐廳的翻桌率可說是冠絕全球,人流的分佈也十分集中,人流高峯時間點餐的操作快慢半秒也有很大影響。

近年開始出現的雲端 POS 系統,講求老闆遙距能掌握餐廳的即時狀況,系統實時上傳到雲端十分方便管理。而這類 POS 的缺點就是 Internet 網絡質素很容易影響系統的反應和穩定性。然而當中也有餐廳 POS 系統,擁有獨有的「離線保護機制」既有雲諯 POS 的便利,同時操作反應完全不受網絡質素影響。

高峰時間是對餐廳POS穩定性的考驗
高峰時間是對餐廳 POS 穩定性的考驗

餐廳內部有專人負責系統維修嗎?

一般的餐飲系統供應商,每月或每年會收取另外計算的「維修費」,包含的服務一般包括電話和網上支援;如要維修人員到場支援則需另外收費。換言之,餐廳內部仍然需要有專人負責系統維修;但是一般餐廳內未必有具相關經驗或技能的同事,變相每次有問題都須付費到場支援,無形中大大增力系統維修成本。

因此很多經驗豐富的餐廳經營者,都視到場的維修服務為選用 POS 系統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香港老闆選擇 POS 系統時的特點

「快」已經是香港的標誌,香港的餐廳老闆也一樣講求操作速度,每個營運的步驟都以做到「快」為目標。除了選擇較流暢穩定的運作系統 (OS, Operating System) 外,落單和收銀也一般會做最快捷的設定選擇,而出單機(Printer)一般都選用快其他類型幾倍的熱感式打印機,


當然,你也可以選用給餐廳一條龍服務的 iCHEF 餐飲 POS 

給餐廳創業家一條龍服務的iCHEF餐飲POS

香港餐飲系統種類

餐廳有很多種,而且各地文化和消費模式不同,各有不同的營運流程和需求。香港餐廳一般用到的餐飲系統,可大致分以下幾種。


不同類型的餐飲系統

  • 基本型

提供最基本的點菜、結帳收銀與基本業務報表功能,代表性產品為 Pericles。

  • 客制型

以現有餐飲系統為基礎,透過各種模組 (Module) 功能,以配合不同營運流程與需求,代表性產品為 Bindo。

  • ERP 整合型

強調與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統整合,讓企業可以使用 ERP 系統一體化地優化各種資源的效率,代表性產品為 ePOS。

  • 加值服務型 (Value-added Services)

加值服務(例如保安系統、保安服務、CCTV 監控等) 為賣點的類型,代表性產品為 ISMPOS。


香港餐飲業的 POS 使用情況

  • 觀塘

上班日人流集中在午市,晚市生意較淡,且餐廳提供快餐為主,餐廳一般都選擇基本型的 POS。另外,觀塘工厦有不少 Cafe,較高質素但較少空間,會選用較靈活和節省空間的 POS。

  • 銅鑼灣

客源多樣化,餐廳需求的差異很大,一般使用 ERP 整合型和加值服務型,但各類型餐廳 POS 都很常見。銅鑼灣飲食市場非常成熟,一般都是質素高服務好餐廳,餐廳選擇 POS 系統較講求穩定性和效率。

  • 茶餐廳

香港茶餐廳以選擇多聞名,一般都提供上千樣單品,而且翻桌率可以說是冠絕全球,可以說是以量取勝。雖然茶餐廳需求大,但因運作需要較大的靈活性,一般不會採用 ERP 整合型,以加值服務型為主。

  • 咖啡室

香港的 Cafe 和 Coffee Shop,POS 系統一般以基本型和客制型為主,都會選用較靈活和節省空間的 POS。另外,顧客服務的情況和口碑也是考慮的範圍。

香港知名 POS 簡介

零售和餐廳兩種系統,餐廳系統是瑩幕和主機一體化的 PC 裝置,提供基本的餐廳管理、桌面管理 (Table Management)、收銀管理等功能。

零售和餐廳兩種系統,使用 iPad 的客制型雲端 POS,提供基本的餐飲 POS 點餐功能、桌面管理與業務分析等功能。配以客戶管理、多店管理、數據分析、庫存管理等客制化模組,以及條碼掃描器,指定信用卡讀卡器等硬件,應對不同營運流程。

適用於餐廳的零售系統,可使用 Windows, Android 或 Apple 裝置作流動落單,前台支援多批次、多序號、多倉庫、多單位、多價位、多產品條碼。可與相同品牌的 ERP 系統整合,以作各種資源優化,採購、倉存、物流及會計、會員促銷、推廣活動等等。

使用 Linux 平台的 POS 系統,有零售和餐廳兩種系統選擇,瑩幕和主機一體化,提供基本的餐廳 POS 點餐功能、數據報表,員工上落班管理等。重點在於加值服務,例如可與庫存系統、會計系統、排隊系統、會員系統、監控系統,以及食品咭機等不同軟體硬體整合。


海外知名 POS 簡介

純 iOS 平台的餐廳 POS 系統,配備基本餐飲 POS 點餐功能、桌況管理、員工考勤、客戶管理、庫存管理、業務分析等功能,可作多台 iOS 裝置連動、多印表機支援。

同時有 Windows 和 iPad 版的零售 POS 系統,配備落單出單、產品展示、多機同步、客戶管理、雲端備份等功能。Windows 版有免費的單機版、付費的網路版本與多機連動版本; 而 iPad 則有試用版與付費版本。

日本公司以 Web 技術開發的 iPad POS 點餐系統,功能包含基本的餐廳 POS 商品選擇、收銀結帳以及業績統計。可作多台連動,不過店內需要設置專用伺服器。

スマレジ是日本開發的餐廳 POS 點餐系統,功能包括業績統計、庫存管理、顧客管理、多店鋪管理。營業資料保存在雲端,並可與指定上電子商務平台連動。而「Waiter」則是スマレジ配合餐廳需求設計的營運軟體,提供桌面管理、落單出單、確認送餐等功能。純 iOS 平台,可在離線狀態下正常運作,可搭配 iPhone 讀卡機線上刷卡和讀取條碼。


當然,你也可以選用餐廳設計給餐廳的 iCHEF 餐飲 POS

餐廳設計給餐廳的 iCHEF 餐飲 POS

POS 餐飲系統

甚麼是餐廳 POS 系統?

POS 的起源

POS(Point of Sale 或 Point of Service)系統在 1980 年代的美國超市業界開始流行,物流業和零售業開始走向電子化管理,提升了營運效率,而在收益上有大幅提升。

POS 系統的硬件演變

  • 第一代 ECR:   最早期的電子收銀機,配有簡單的計算和列印發票的功能。
  • 第二代 ECR:   電子收銀機,加上定期統計報表功能。
  • 第三代餐廳 POS 系統:  PC 硬體,分離式的主機與螢幕(1992-93)。
  • 第四代餐廳 POS 系統:  PC 硬體,觸控螢幕與主機 All-in-One。

餐廳 POS 的軟件演變

  • 80 年代:   使用 DOS 系統 (DOS-based),最早期餐廳 POS 系統。
  • 90 年代:   使用 Windows 系統。90 年代 Windows 普及,餐廳 POS 以 Windows 平台開發有相容性上的便利。
  • 00 年代:   由於開源軟體的品質上升,開始出現採用 Linux 等開源軟體開發的餐廳 POS 系統。
  • 2010 起:   使用 iOS/Android 等移動平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許多廠商也開始採用 iOS/Android 來開發餐廳 POS 系統。

餐廳 POS vs 零售 POS

餐廳的需求與零售店有很大的分別,因此除了在 POS 軟件上,體件的使用上也有差別。我們先說明一般 POS 會用到的硬件:

  • 主機:   大部份是工業型 PC 主機,或是專為餐廳 POS 系統用途設計,整合觸控螢幕的 All-in-One 機種。
  • 觸控螢幕:   店員操作使用,也有與主機整合的類型。
  • 錢櫃 (Cash Drawer):   存放現金。一般與出單機連結,在列印時自動開啟。
  • 出單機 (Printer):   列印發票或是給後台的單據,以熱感式為主,也有點陣式印表機。
  • 其他:   條碼掃瞄器、顧客螢幕、信用卡機、八達通機、叫號牌呼叫器等等,也有各種外加硬體。

零售用的 POS 中,出單機的必要作用為列印發票給顧客;而餐廳 POS 來說,出單機的必要作用則是廚房後台出單。在香港,餐廳的為了提營運效率,很多都不會預設列印發票給顧客,但廚房後台在前台樓面落單時立即印單則是連小食店都採用的做法。

kitchen-printer.jpg

香港傳統的餐廳,老闆一般都有超人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幾十張枱顧客的點餐,甚至順序地輸入大腦。那時候,點餐系統就是人腦。除着社會發展城市人口增加,香港餐廳的顧客量大增,一般店員沒有傳統老闆的記憶力,開始採用「手寫單」系統:客人點餐時,前台樓面將點餐內容寫在細小紙上,又在顧客的紙卡手寫已點菜色的總價,再走到廚房窗口將小紙傳遞給廚房。「手寫單」系統雖然已經加快了效率,但往往錯誤很多,一來廚房不時看不懂前台的手寫字,二來前台樓面在短時間內計算總價往往計算錯誤。

香港茶餐廳的手寫單,不是人人看得明
香港茶餐廳的手寫單,不是人人看得明

隨著科技的發展,餐飲開始用電腦來營運餐廳,也就是 POS 點餐系統。最初餐廳 POS 的主要功能是為了防弊(anti-fraud)和避免計算錯誤總價,但後來 POS 系統同時也有商品統計功能,可以提供餐廳商品銷售狀況、營業額等等的資料,讓餐廳經營者能有效掌握經營狀況。一直發展下來,餐廳 POS 系統已主要用作了解消費者喜好、分析顧客行為,而這些數據資料幫助了餐廳未來營運計劃和發展。這些系統分析功能延伸出顧客候位、口味註記 (俗稱「改碼」)、前台確認上菜、員工打卡等等的功能。


當然,你也可以選用榮獲國際金獎的 iCHEF 餐飲 POS

香港傳統的餐廳,老闆一般都有超人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幾十張枱顧客的點餐,甚至順序地輸入大腦。「手寫單」系統雖然已經加快了效率,但往往錯誤很多,一來廚房不時看不懂前台的手寫字,二來前台樓面在短時間內計算總價往往計算錯誤。

POS 餐飲系統

香港美食車起動,活用 POS 迎接挑戰!

左至右: iCHEF 聯合創辦人吳佳駿、美食車負責人林瑞華、iCHEF CLUB 香港負責人梁祺雋

香港政府 2016 年推出美食車先導計劃,今年 2 月美食車陸續在不同景點開業。美食車在香港面對多種牌照問題,而在香港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更是不容易。「七桌子 x 樺得園」美食車負責人林瑞華則十分積極,希望能活用 iCHEF POS 來面對這些挑戰。

美食定價的挑戰

外界一直標籤美食車的食物定價太高 ,林瑞華表示由於成本較高,相信價格再下調空間不大。但他會推出送飲品的優惠和套餐優惠,來吸引顧客。而透過 iCHEF POS 免費配備的雲端管理分析系統,他可輕鬆觀察顧客的消費行為,例如計算顧客對套餐優惠的反應等等。

未計起始成本近百萬港元,食材成本和租金已佔售價七成
未計起始成本近百萬港元,食材成本和租金已佔售價七成

變換場地的挑戰

美食車先導計劃中,每兩至六星期,美食車要更換一次停泊地點。以林瑞華的美食車為例,2 月 16 日開始營業到第一輪 (2 月 3 日至 2 月 19 日) 結束,只有四天的時間,便要轉到第二輪的停泊點。這為美食車帶來兩方面的挑戰:

  1. 每個場地要求以及客群都不同,屆時需要再作不同適應;
  2. 為期兩年的美食車先導計劃,要求負責人須就不同停泊點提供詳細營運數據。

對此林瑞華表示,他選擇的 iCHEF POS 系統很容易抽取營運資料,也很方便分析不同景點顧客的反應。節省下來的時間,讓他能專心處理營運的問題。

旅遊景點的某些日子和晚上,可以是完全沒有訪客。
旅遊景點的某些日子和晚上,可以是完全沒有訪客。

人流不穩定的挑戰

暫時香港美食車限制在不同的旅遊景點固定停泊,人流非常不穩定。有些時間完全沒人到訪,但一但到訪則是洶湧而來。

除了要快但又保持食物質素外,準確又快速的落單和送餐也很重要,林瑞華指 iCHEF POS 十分方便簡單 ,員工用起來也很快捷順手不難學習。這樣他就可以專注做好食物,以食物質素打動客人,吸引更多的顧客來嘗試。

有景點午飯時間人流非常多,平均一分鐘賣出一個套餐。
有景點午飯時間人流非常多,平均一分鐘賣出一個套餐。

想多了解 iCHEF 怎樣幫助你的餐廳勝過經營上的種種挑戰?請繼續緊貼我們,或立即訂閱「餐廳經營指南」,讓我們將最新消息每星期送到你的電郵信箱!

關於 iCHEF

iCHEF 是使用 iPad 為基礎的 POS 系統,直覺式和高效的使用方式,配以獨特的雲端管理分析系統,令 iCHEF POS 多年榮獲設計獎項,並已有超過 2,000 間餐廳使用。
2016 年 iCHEF 被列入亞洲最大餐車聯盟 MSA 的官方推薦名單,並開始為星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台灣四地多部餐車使用。網頁: https://www.ichefpos.com/

自動送餐,會是將來的餐廳模式嗎?

最近香港有連鎖餐廳開始在指定分店試用自動送餐系統。雖然相關技術在日本使用已有幾年,但對香港來說是十分新鮮的事。究竟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自動送餐,還是只會是短暫的綽頭呢?

自動送餐的好處

  • 降低人力資源的壓力 香港餐飲業和服務業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就是普遍長期人手不足,或人手不穩定。使用自動送餐系統,人手上無疑會降低一定的壓力。一般會自動送餐會配搭自助點餐,樓面人手需求更低。
  • 新鮮感 新款的系統,會帶給客人新鮮感,還會一定程度上為品牌增添時尚和與時並進的形象。就像多年前迴轉壽司店大行其道,人們一窩蜂去體驗,經常大排長龍。
  • 加速送餐速度和準確度 在輸送車放上食物,輸入枱號,就能在短時間內食物送到客人的桌旁,減省了員工在店內來回行走的時間,也減低員工記錯枱號送錯餐的機會。
  • 提高翻桌率 除非客人用餐後會停留,否則減少送餐的時間,客人用餐的時間就會縮短,最終能提高翻桌率。就像迴轉壽司店對比一般壽司店一樣,翻桌率會提高,在客人很密集的時間有望做更多生意。

自動送餐的壞處

  • 成本 自動上菜成本十分高昂,維修的難度和費用都十分高。對比迴轉輸送帶,除硬件外還要軟體上的維護。另外,就現時在香港已開始使用的餐廳來看,自動送餐系統未必都會覆蓋全店的座位,成本效益是值得考慮的。
  • 與熱潮一樣成長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消失得很快,自動上菜帶來的好處如沒有成為將來的主流,可能就如其他的綽頭一樣慢慢被淘汰。
  • 客人的滿意程度 一般在餐廳,客人會在服務員送餐經過時示意需要協助,尤其是不滿或投訴的情況更為需要。如使用自動送餐系統,客人找尋幫忙會變得困難。例如送錯食物需要更換,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幫助,這可能影響客人對服務的滿意程度。
  • 新世代講求「用餐體驗」 近年不少調查顯示,最常外出用餐的千禧世代 (Millennials) 一般講求「用餐體驗」多於其他的因素。用餐體驗 (Dining Experience) 包含很多要素: – 獨特/有格調/舖適 (Cozy) 的裝潢, 例如共用的大桌子,   榻榻米, 梳化 – 親切的服務, 例如像在家一般隨意 (Casual)/ 店主親自傾談 – 表演性強的上菜方式, 例如甜品火焰雪山, 鐵板燒, 虹吸式咖啡 – Instagramable

一間連鎖壽司新開分店的自動送餐火車使用情況:

退後一步來看,說起自動化系統代替人力,其實已經越來越多。如以上提及的飲食集團 (見米芝蓮獨家訪問) 嘗試以機器代替廚房師傅一樣,有連鎖茶餐廳甚至在試行全自動炒菜系統代替人手,以提供標準化的味道。

以上提及中菜餐廳的資料

更多開餐廳廳想要學、需要知的資訊,請繼續緊貼我們,或立即訂閱「餐廳經營指南」,讓我們將最新消息每星期送到你的電郵信箱!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提高生意效率,20 萬資助「科技券先導計劃」餐廳點樣申請?

香港很多中小企,包括餐廳,仍然用比較落後的科技去經營生意,面對世界各地在各種新科技應用上大力推動,香港的中小企真的需要盡快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就日新月異的改變大趨勢作出應變,以提升服務水平和生意效率。創新及科技局五月在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概要左 2016 年下半年投放 5 億元的「科技券先導計劃」申請的要求同注意事項,我們將逐一為你分析。

科技券先導計劃 2:1配對方式

2:1 配對模式,鼓勵投資升呢

「科技券先導計劃」為期三年,創新及科技局將以 2:1 的配對模式,向獲批的中小企每項目提供最多 20 萬元資助,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升級轉型或重新裝備其工序。2:1 的配對模式,是指有關中小企必須以現金投入不少於核准項目總成本三分之一的資金:每間獲批的中小企每項目可獲最多 20 萬元資助,而中小企每項目則投入最多 10 萬元。

12 個月內完成,最多 3 個項目

「科技券先導計劃」內,每個獲批項目應在 12 個月內完成。每家中小企最多可獲批 3 個項目,但中小企不應同時進時行多個項目。

雲端管理 提升營銷效率 一蚊都不能少 智能生意運作

不包括租金、服務費、市場推廣

文件中表明,科技券不會資助中小企一般營運成本,即租金、薪金、維修保養、與科技非相關的專業服務費、與市場及品牌推廣、交通和住宿等有關的費用。另外,現成設備、電腦軟體及硬件一般不會受資助除非是綜合方案的必要組成部分,評審委員會將就設備開支佔項目總成本比例的合理性評審。

香港商業註冊、實質運作一年以上

申請的中小企必須是根據商業登記條例 (第 310 章) 在香港註冊,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一年。就中小企的定義,將根據香港政訂明的定義,即如從事製造業而在本港僱用少於 100 人;及如從事非製造業而在本港僱用少於 50 人。根據其他政府基金的經驗,非圖利或非分配利潤組織並不視為「企業」,不符合資格,而僱員人數包括長期或臨時聘用的,全職或兼職僱員,即企業在遞交申請表格時由企業直接支付薪酬的全部受薪僱員。

申請具體細則未明,須謹慎考慮代理

其實「科技券」文件中,還有很多具體細則有待政府表明,例如申請項目的種類;文件中指現成設備、電腦軟體及硬件一般不會受資助,惟現時中小企提高生產力、升級轉型等均涉及現成系統或服務訂閱費用。

頭條日報新聞中,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柴灣) 資訊科技系系主任梁秉雄指,坊間湧現不少顧問公司聲稱可助中小企申請科技券,惟涉及顧問費但未必真的能拿到政府資助。

須按標準程序,選擇服務供應商

創新及科技局的文件指,計劃將全年接受申請,提交申請時,中小企須提供公司資料、項目資料 (包括項目所屬的科技服務和方案類別)、造價估算及妥善取得報價單的證據等。至於揀選服務供應商則須按照既定標準程序,例如索取一定數量的報價單,且不應委聘與其擁有人、股東或管理層有直接關係的服務供應商,避免利益衝突。創新及科技局將會成立評審委員會審核申請。監管方面,中小企須為獲資助的項目備存獨立帳簿及紀錄,完成項目後向創新科技署提交報告,創新及科技局方亦會實地考查。

借鏡外國,政府或就建議擬訂細則

就資助範圍以及服務提供者的條件,不同的商會和協會早前皆有向政府表達建議。社會上有不同意見,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指,業界人士不少都不希望只有曾接受科學園、數碼港等政府認可計劃資助的公司或政府相關的研發機構才可參與成為服務提供者,亦不希望「小圈子」形式令可購買的科技服務與需要不符。

信報新聞中,香港軟件行業協會會長楊全盛指,業界主張科技提供者應以本地公司方案,或由本地供應商客製或本地化方案為優先。就相關的問題,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在五月一個論壇表示,曾經參考新加坡及英國的經驗,「科技券」資助範圍未有指明須採用特定系統,希望協助中小企成功升級轉型。

掌握最新資訊,把握資助先機

相關資料。另外餐廳申請又需要注意咩呢? iCHEF CLUB 已整理好政府最新公佈的詳情,請密切留意我們最新的資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