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推廣 Openrice 外的選擇:Facebook & Instagram


Openrice:又愛又恨

Openrice 對於香港的餐廳來說可算是必需品。它已成為了普羅大眾找餐廳的首選資料庫,因此十分影響一間餐廳是否能「被找到」和「被看見」。這對新開的餐廳尤其重要,因為新餐廳一般需要盡快建立熟客以確保現金流。但是,在 Openrice 上除了登記外,其他的服務一般都需要付費,且費用並不是一般小餐廳能支付。
因此,盡用所有免費方式推廣餐廳,變相節省大量使費!以下是 5 個你不能錯過的平台!

Facebook & Instagram: 不能少看 #tag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專頁,對食客來說可算是餐廳的身份証,很多食客對餐廳興趣但未拿定主意時,都會在這兩個平台上搜尋該餐廳的資料;有一個活躍的專頁將會大大提升食客對餐廳的信心,所以這兩個免費登記的平台是餐廳的必需品。

就如網絡推廣專家 Jacky 在「開餐廳學堂」所講,自從廣告贊助出現後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已經不是「免費推廣」的平台,為甚麼我們在推介 「免費方式推廣餐廳」的時候提及呢?就是因為 #tag (hashtag) 功能!

一張靚靚招牌菜相片,沒有付錢給 Facebook「贊助」,怎樣又基本上沒有人看到,變成上萬人看到呢?只要加上在那一刻流行的 #tag 就有可能。以下是 2017 年 3 月 26 日的 #tag 推介:

#777
#hongkong
#hkig
#hkfood
#hkfoodie
#相機食先

據非正式的統計顯示,新的專頁在發佈相片時使用最流行的 #tag,只要內容吸引就能在極短時間內接觸到成千上萬的瀏覧,以廣告贊助費用來計算成效的話,即超過 1000 港元!餐廳能以免費的方式做到付費的效果,又怎能小看 #tag 的強大呢?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Tripadvisor

你知道在搜尋引擎上打”Hong Kong Restaurant”(香港餐廳),會最先顯示 Tripadvisor 嗎 (Google Places 除外)?在香港,Tripadvisor 對餐飲業的影響力絕對不少於 Openrice,除了…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Retty

根據網絡研究,顧客在可信網絡上看到正面的評論,將大大提升對該商戶的信心,從而吸引購買和增加消費額。因此如 Openrice 在使用者心目中被認為不可信,則餐廳在平台上有再多正面評價也無幫助。來自日本,2017 年 3 月登陸香港的餐廳評論手機程式 Retty 則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Feedme Guru

Feedme Guru 對準中高價餐廳的食客市場,提供經媒體評價的高質素餐廳資訊給用家:與上榜餐廳建立推介菜單,配以詳細資料和優惠價錢,幫助中高價餐廳吸引較不熟悉菜色的新鮮客人嘗試,打破高級餐廳與普羅大眾中間的隔膜…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Foodbulous

Foodbulous 與 Openrice 十分相似,但加入了「食組」功能。這些「食組」實際上就是將不同餐廳組成各種不同的名單,例如地區、獨特口味、獨特需求、不同消費取向、米芝蓮推介等等,而這些食組由「食家」建立,食組內不強制要求提交評論,且食家可自由建立不限量的不同「食組」。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Tripadvisor


Openrice:又愛又恨

Openrice 對於香港的餐廳來說可算是必需品。它已成為了普羅大眾找餐廳的首選資料庫,因此十分影響一間餐廳是否能「被找到」和「被看見」。這對新開的餐廳尤其重要,因為新餐廳一般需要盡快建立熟客以確保現金流。但是,在 Openrice 上除了登記外,其他的服務一般都需要付費,且費用並不是一般小餐廳能支付。
因此,盡用所有免費方式推廣餐廳,變相節省大量使費!以下是 5 個你不能錯過的平台!

Tripadvisor:6 倍機會找上你

你知道在搜尋引擎上打”Hong Kong Restaurant”(香港餐廳),會最先顯示 Tripadvisor 嗎 (Google Places 除外)?在香港,Tripadvisor 對餐飲業的影響力絕對不少於 Openrice,除了來港遊客一般會先使用 Tripadvisor 探路來,使用中文以外語言為主的香港人也較常使用它來尋找評論或評論餐廳,相關評論比 Openrice 也較有「可信性」。我們發現餐廳在 Tripadvisor 上登記的話,有 6 倍機會被食客找到:

1.5 倍使用量:
Tripadvisor 不只是全球最有大的旅遊網站,在香港也十分流通。以香港網頁的流量、訪客質素、搜尋引擎比例等,都比 Openrice 網站好很多。即使保守估算 Openrice 網頁只佔用戶使用率一半,按網頁流量排名估計,Tripadvisor 的使用量至少是 Openrice 的 2 0 0 % 以上,以 Tripadvisor 的訪客來源有 78.8% 在香港計算,香港人用 Tripadvisor 的使用量至少是使用 Openrice 的 1 5 0 %。

4 分 1 的競爭:
在香港,4 間餐廳只有 1 間已在 Tripadvisor 登記,變相每間餐廳成功被選擇的機會是在 Openrice 上的 4 0 0 %

除在搜尋引擎上有更高機會被找到,Tripadvisor 也十分能幫助餐廳建立可靠的形象。餐廳可在自己的網頁上或 Facebook 專頁上放置附加小工具 (Widget),方便顧客查看或填寫評論。由於 Tripadvisor 上的評論機制十分完善,評論的可信性十分高,以至 Tripadvisor 貼紙“Reviewed on Tripadvisor”(在 Tripadvisor 上能找到評論) 也很常在酒店和餐廳出現。這證明評論的可信程度,對餐廳的可信度也有很大影響。一按直達餐廳登記頁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

餐廳推廣 Openrice 外的選擇:Facebook & Instagram

餐廳推廣 Openrice 外的選擇:Facebook 和 Instagram 專頁,對食客來說可算是餐廳的身份証… 只要內容吸引就能在極短時間內接觸到成千上萬的瀏覧,以廣告贊助費用來計算成效的話,即超過 1000 港元!

(一)Tripadvisor:6 倍機會找上你

(二)Retty:無打手的世界

(三)Feedme Guru: 引誘食客升級

(四)Foodbulous: 小店支持者

(五)Facebook Instagram: 不能少看 #tag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Retty

Openrice:又愛又恨

Openrice 對於香港的餐廳來說可算是必需品。它已成為了普羅大眾找餐廳的首選資料庫,因此十分影響一間餐廳是否能「被找到」和「被看見」。這對新開的餐廳尤其重要,因為新餐廳一般需要盡快建立熟客以確保現金流。但是,在 Openrice 上除了登記外,其他的服務一般都需要付費,且費用並不是一般小餐廳能支付。
因此,盡用所有免費方式推廣餐廳,變相節省大量使費!以下是 5 個你不能錯過的平台!

Retty:無打手的世界

Openrice 其中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網絡打手」的問題。「網絡打手」即疑似是有計劃地作不實的評論的網上評論發表者,打手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他們可以對餐廳作負面評價,從而大大影響該餐廳的生意;餐廳為希望沖淡負面評論的影響,則被鼓勵聘請打手多作正面評價。最終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惡性循環下,評論的可信度大減。

根據網絡研究,顧客在可信的網絡上看到正面且可信的評論,將大大提升對該商戶的信心,從而吸引購買和增加消費額。因此如 Openrice 在使用者心目中被認為不可信,則餐廳在平台上有再多正面評價也無幫助。

來自日本,2017 年 3 月登陸香港的餐廳評論手機程式 Retty 則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

  1. Retty 上沒有負評
    食客用只能用「爆笑」「大笑」「微笑」三個層次作為評分,變相沒有無何負評的空間。即使不滿意,也不能以評分反映,變相鼓勵食客多為其他認為好的餐廳作正面評價,「留強」從而「汰弱」。 
  2. 不怕「打手」
    Retty 的評論機制以討論者為中心,突顯評論者的個人身份和評論紀錄。如評論者是使用者的朋友,相關評論則自動會受較高重視。由於使用者很容易查看評論者的所有紀錄,網絡打手在這樣的機制下難以做假,因變相消除了不實評論的影響力。 
  3. Retty 加入「我去過」「我想去」功能
    試想像你看到餐廳資料有興趣,只要說「我想去」,朋友們就看到並向你提供他們的經驗;這樣你就擁有了「呼喚」評論的神奇能力。相反你看到餐廳資料說「我去過」,朋友就看到並向你問及意見,你的影響力大增,有更大的動力仔細為該餐廳寫評論。

在 Retty 的機制下,餐廳無法有效地刻意經營,因此餐廳生闆們可視 Retty 為較被動、較長期的推廣方式:需要先有好的顧客經驗變成好評,  再因這好評被發佈在 Retty 上而被其他人看見 (最新評論/熱門評論),以吸引讀者來訪。對餐廳老闆來說,只需要專注在提供好的食物和服務,無需在 Retty 上刻意經營,只需要保持地址、開店時間、聯絡和訂枱方法等資料更新便可。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Feedme Guru

Openrice:又愛又恨

Openrice 對於香港的餐廳來說可算是必需品。它已成為了普羅大眾找餐廳的首選資料庫,因此十分影響一間餐廳是否能「被找到」和「被看見」。這對新開的餐廳尤其重要,因為新餐廳一般需要盡快建立熟客以確保現金流。但是,在 Openrice 上除了登記外,其他的服務一般都需要付費,且費用並不是一般小餐廳能支付。
因此,盡用所有免費方式推廣餐廳,變相節省大量使費!以下是 5 個你不能錯過的平台!

Feedme Guru: 引誘食客升級

餐廳的人均消費往往就能反映服務、氣氛和食物質素,高價食府對這三項品質的水準和要求一般較高。因此,價錢亦建立了食客對餐廳的期望,沒有人會希望「花錢買難受」。Feedme Guru 則是對準這個中高價餐廳的食客市場,提供經媒體評價的高質素餐廳資訊給用家:與上榜餐廳建立推介菜單,配以詳細資料和優惠價錢,幫助中高價餐廳吸引較不熟悉菜色的新鮮客人嘗試,打破高級餐廳與普羅大眾中間的隔膜。這個平台最吸引之處,是它正在一步步建立高消費力和較高評價能力的顧客群;這對中高價餐廳期待提升「客單價」提升營收有很大的幫助 (詳細解說見開餐廳學堂)。

Feedme Guru 一般會主動將被媒體推介的高質素餐廳列入名單,例如開業半年就榮獲米芝蓮推介的 Involtini Italian Cuisine ,但也有餐廳主動聯繫建立各種獨特的推介菜單。這個針對中高價食客市場的平台,相信會是不少餐廳老闆們的長遠目標,老闆們要成為下一個盛智文的話,這個平台在建立品牌形象上將十分有用。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

餐廳推廣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Foodbulous

Openrice:又愛又恨

Openrice 對於香港的餐廳來說可算是必需品。它已成為了普羅大眾找餐廳的首選資料庫,因此十分影響一間餐廳是否能「被找到」和「被看見」。這對新開的餐廳尤其重要,因為新餐廳一般需要盡快建立熟客以確保現金流。但是,在 Openrice 上除了登記外,其他的服務一般都需要付費,且費用並不是一般小餐廳能支付。
因此,盡用所有免費方式推廣餐廳,變相節省大量使費!以下是 5 個你不能錯過的平台!

Foodbulous: 小店支持者

Foodbulous 與 Openrice 十分相似,但加入了「食組」功能。這些「食組」實際上就是將不同餐廳組成各種不同的名單,例如地區、獨特口味、獨特需求、不同消費取向、米芝蓮推介等等,而這些食組由「食家」建立,食組內不強制要求提交評論,且食家可自由建立不限量的不同「食組」。

使用者透過查看「食組」,或者追蹤「食組」、「食家」或 Foodbulous 上的 Facebook 朋友,尋找有興趣的餐廳。這獨特的機制,針對性地回應使用者的獨特口味和獨特需求,讓這些特別的食客更容易找到類似的餐廳。

Foodbulous 以「再造 Openrice」為目標,希望杜絕餐廳「打手」,將平台完全指向「小店」消費者,亦公開指無意與餐廳合作,以保持平台的客觀和希望達到的社交效果;對於餐廳來說,實質上沒有任何與食客交流或推廣的機會。另外,Foodbulous 無法讓使用者建立餐廳頁面,因此餐廳老闆無法為自己的新開餐廳作登記。但為甚麼我們在推介 「免費方式推廣餐廳」的時候提及呢?因為如果你的「小店」有幸被 Foodbulous 選中登記成為不多長的名單之一,你就能以用家身份更新你的餐廳地址等聯絡資料,輕鬆接觸到上萬的 Fooebulous 使用者,對「小店」初期建立熟客來說已是有幫助。



Openrice 以外的選擇